數(shù)字化改革要以群眾痛點為突破點
讀嘉評論記者 汪 瑩
打造群眾有感的場景應用,嘉興數(shù)字化改革有了最新“硬核”成果——昨天,全國首個公民遺產服務中心在海寧正式揭牌成立,通過一站式服務打造多跨場景,實現(xiàn)從身前遺囑服務到身后繼承服務的遺產服務閉環(huán)。群眾跑一個窗口,就能一站式辦理遺產登記、遺囑登記、確認遺產管理人資格、遺囑檢認、家事糾紛調解、相關證照代辦等事項。剛辦妥公積金繼承手續(xù)的市民戴先生表示,從材料受理到錢款入賬,花了不到1小時時間。
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,辦理遺產繼承已經成為一種社會“剛需”。然而,現(xiàn)實中許多家庭在辦理遺產繼承時,往往被各種煩瑣的手續(xù)、證明所困,往返奔波多次也未必能如愿解決問題。從保護公民財產安全的角度看,在遺產繼承環(huán)節(jié)多設置一些關卡很有必要。比如,銀行要確??蛻糍Y金安全,就要審慎檢查、核驗,這不僅是職責所在和程序需要,也是避免遺產繼承糾紛的一種手段。但這也在客觀上加重了群眾辦理遺產繼承手續(xù)的難度——如果被繼承人生前在許多銀行都有存款,那么辦理繼承手續(xù)時,就要到公證處開具查詢函,再一家一家逐個查詢。
辦理遺產繼承是一件相當耗費精力的事情,但人們對它的關注卻遠不如其他“人生一件事”。因為相對于出生、就醫(yī)、養(yǎng)老、亡故,遺產繼承在生活中并不“常見”。但我們并不能因為“少數(shù)”,就忽略了困難的存在。民有所呼,必有所應。以群眾痛點為改革突破點,以數(shù)字化手段打造特色應用場景、打通“信息孤島”,既方便群眾辦事又確保資金安全,這是我們推進數(shù)字化改革的思路,也是破解遺產繼承辦理難題的思路。
正是以這種思路推進場景應用建設,2020年7月,海寧市整合銀行、人社、醫(yī)保、公安、民政等75家單位,上線“身后一件事”涉財處置聯(lián)辦平臺。至今年9月底,已經建立逝者信息檔案5725件,授權財產查詢5692件,辦理繼承公證805件,解決了銀行1612個賬戶的存款提取和銷戶問題。這次揭牌成立的公民遺產服務中心,是“身后一件事”的線下場景補充,旨在通過一站式服務打造多跨場景,實現(xiàn)從身前遺囑服務到身后繼承服務的大“閉環(huán)”,進一步提升群眾辦事體驗——只要帶上逝者和家屬的身份證、戶口簿及銀行卡,并由家屬簽字授權,就可以把過去跑遍各大銀行和多家涉財機構的查詢一次完成,實現(xiàn)遺產繼承事項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數(shù)字化改革的目的是服務群眾,理應以群眾痛點為改革的突破點,以滿足群眾需要為打造場景應用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。遺產繼承是個人的事,但置于整個社會來看,又是關乎諸多民眾利益的事。根據遺產繼承事項的特點,設計和建設出既滿足群眾需要又簡單易操作的實用型場景應用,最大程度實現(xiàn)安全便捷地為百姓辦實事,把“傷心事”辦成“貼心事”,這才是數(shù)字化改革應該打造的“硬核”成果。